关注食品安全 关爱健康生活
主办:海南省食品安全协会  指导单位: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首页


地址:海口市青年路7号滨江花园2栋405室

电话:0898-65384931

网址:www.hifsa.cn

邮箱:1013831649@qq.com



人才科技

科技赋能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王薇

  近日,由《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食品伙伴网联合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支持的第三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此次论坛设立了益生菌、功能肽、营养保健食品创新、肉制品4个分论坛,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及代表近400余人参会。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益生菌、乳制品、特殊食品等食品行业热点及未来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表示,受我国社会、意识及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食品科技和产业界正在夯实基础研究,加大产品创新研发,食业正走向营养、健康的发展之路。

社会、政策等多因素驱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食品产业应如何应对大众健康饮食的需求?哪些因素驱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在会上直接抛出了两个问题。“发展大健康食品产业已成为国际共识。全球每年因营养不良造成的GDP损失超过2008—2010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损失。在我国,社会、意识及政策环境等因素,正驱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丁钢强指出,从社会环境来看,全球膳食结构改变、环境污染加剧、工作生存压力大,亚健康范围扩大,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营养免疫要求提高。健康意识增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意识深入人心。从政策环境来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合理膳食行动》等重要文件出台,推动了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丁钢强表示,今年是实现《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目标的决胜之年,合理膳食行动是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板块的第二大行动,也是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中各大行动的基础。他强调:“改善营养状况是增强免疫力的基础和保障。坚持平衡膳食,达到完好营养状况,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基础和保障。能量和蛋白质是免疫物质形成的基础,磷脂、锌、铁、硒、益生菌及各种维生素各司其职,共同提升人体免疫力。”

免疫“新宠”益生菌产品跨界多元化

  近年来,益生菌关注度持续提升,消费者教育带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根据百度搜索指数,益生菌搜索指数逐年提高,国内消费者对于益生菌关注度持续提升。在此次论坛中,免疫“新宠”益生菌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作了题为《从益生菌到健康微生物组》的报告。陈卫介绍了传统益生乳酸菌、非乳酸菌益生菌,并提出了下一代益生菌的发展方向。益生菌的功能主要有调节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及润肠通便。其中,调节免疫系统的疾病包括湿疹、过敏、哮喘及呼吸道炎症等,调节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自闭症、抑郁及认知障碍等。基于健康微生物组的微生态制剂正在加大开发,正从单菌、多菌到整体菌群,从传统益生菌到功能共生菌。“健康微生态组研究和产业的春天已来临,未来将趋于个性化、精准化的微生态干预。”陈卫预判。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

  益生菌如何赋能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江苏微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朱建国博士介绍,益生菌是健康领域关注的重要功能性原料之一,肠道功能与人体70%以上的免疫功能相关。研究发现,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功能修复。根据ZION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达到462亿美元,预测到2026年整体规模将达到759亿美元,其中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35%。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提高免疫力产品的消费增加比例约为22%。

  朱建国特别提醒,从专利IPC分布分析发现,国内相关专利集中于益生菌在乳制品、食品、动物饲料、清洁产品中的单一、复配或添加应用,在新型益生菌开发和原料制备工艺方面的专利布局较少,特别是适宜婴幼儿食用的益生菌菌株。“这也是造成国内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行业高度依赖国外进口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朱建国表示,益生菌产品创新升级中,除了减轻体重、调节肠道的主打产品外,将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发酵食品、零食、烘焙食品等都将是益生菌跨界发展的方向。

功能性乳制品成大健康产业发力点

  在发酵乳技术创新分论坛上,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刘建书指出,我国已经由治疗为主进入预防为主的大健康时代,营养与健康的维护是延长人类寿命、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将成为营养与健康食品全球最大的市场。功能性乳制品将是营养与健康食品产业的重要研究方向,功能性酸奶、特医食品、功能性乳制品、新型功能性乳制品是4个重要开发方向,实行精准营养、精准干预、开发多元化功能性乳制品将具有很好的前景及市场。

image.png

参会者咨询益生菌新品  陈丽光  摄

  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应用部门王德纯经理认为,当前,发酵乳面临高糖、高酸、脱冷环境致产品失去新鲜口感,双歧杆菌数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采用具有优良后酸控制的菌种,同时配合具有临床文献支持的益生菌,减糖不减美味,能够帮助重塑发酵乳制品。“在褐色益生菌饮料的市场趋势下,引入新的副干酪乳杆菌,可望使发酵乳产品的菌数轻松达到千亿水平,同时温和的口感也符合低糖益生菌饮料趋势。”王德纯表示。

  “通过益生元和益生菌的组合,使婴儿特别是剖腹产婴儿的肠道菌群尽快赶上正常婴儿,是新一代婴配乳粉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君乐宝乳业集团副总裁朱宏说,婴儿出生后,伴随着身体和各器官的发育成熟,其肠道微生物菌群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并且影响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剖腹产婴儿由于没有及时获得母体给予的肠道菌群,更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遭受过敏、哮喘、消化道功能障碍、肥胖和糖尿病的干扰。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业研究院院长刘振民则认为,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促进健康作用的机理逐渐清晰,益生菌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更加成熟。基于益生菌代谢研究,发展益生菌发酵和高菌数增殖技术,开发高活菌数的纯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品;吸收现代的益生菌科技成果,基于生物活性效应分子以及生物活性评价,增加临床研究数据,新型发酵乳将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论坛上杜邦、微康、养乐多等企业展台所展示的各式创新产品也显示着行业的创新力量。益生菌巧克力、益生菌饮料、代餐及各式软糖形态的功能食品,吸引着不少参会者驻足品尝、交流。

我国特殊食品渗透率偏低需持续发力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特殊食品。特殊食品是国家基于改善国民的营养健康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专门设定的一类食品,主要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特殊食品分论坛上,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何梅从国民营养健康需求、三类特殊食品的法规标准现况、管理模式等方面,梳理了我国特殊食品的注册管理思路,从产品配方研发、科学评价、质量控制等方面,剖析了特殊食品科技提升路径,为我国食品企业提供健康食品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她指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主要是围绕营养充足性开展研究,一是要关注营养配方研究及注册;二是要建立研发队伍、检测队伍及生产厂。

  何梅建议:“我国特殊食品渗透率偏低、消费者认知度不足,各企业仍需共同对各类消费者进行持续教育。特医食品企业因为不同类产品的营养作用重叠性,企业投入大,需要用心做高品质产品、开展教育、建设渠道。”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段盛林介绍了低GI膳食模式研究进展。在与国际GI基金会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的课题中,项目在GI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食品GI值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其机制机理,应用并指导低GI原料以及低GI食品的开发,并针对糖尿病患者、肥胖等人群,研究了低GI膳食模型及其健康管理体系。同时,依托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建的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进行临床观察验证。


关闭